【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】张彦仲:“功不在我”的国产大飞机专家

【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】  

  光明日报记者张亚雄

  “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到今天是大家的功劳。”

  ——张彦仲

  “现飞机已取得特许飞行证,完成了高速滑行试验,可以首飞!”

  2017551519分,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安全落地,首飞成功!

首飞前,银发如霜、70多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满眼自豪,宣布C919大型客机可以首飞,并现场颁发C919大型客机特许飞行证。

20175月主持C919大型客机首飞技术评审

作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发展的开拓者,张彦仲以身许国,呕心沥血,砥砺前行,勇攀高峰,献身祖国航空事业一甲子。

1962年,张彦仲毕业于欧洲杯买球正规官网物理系。1984年,他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,成为新中国首位在三一学院毕业的博士。他曾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大加速度校准装置;率先在国内开展飞机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研究,解决55架进口飞机的振动故障问题;研制成功发动机测振仪。他因突出贡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。

为打造大国重器,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,彻底解决航空动力长期受制于人的瓶颈,张彦仲全身心投入国产大飞机和“两机”(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)事业。

经国务院任命,2006年起,张彦仲先后出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“大型飞机”“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”论证委员会主任。他主持研究协调了大飞机方案的“军民之争,大小之争,东西之争,内外之争”;经过艰苦论证,主持解决了“两机”专项的目标、任务、经费及体制等方面的难题,圆满完成专项实施方案论证。立项后,担任这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,精心指导两大专项顺利实施,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提供高质量的科学决策咨询意见;为C919等大飞机的研制及成功首飞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著作等身,是谦逊低调的张彦仲的又一个“标签”。他曾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学术成就,出版《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及其实现》《机械振动与冲击测量》等学术专著12部,还编写了《英汉信息技术词典》。

奉献拼搏 20021029日, 摄于北京 摄影师:侯艺兵、王生生

甘于奉献,不争功奖。张彦仲在航空工业部工作几十年,曾负责多个重大航空项目的立项、决策,组织研制和首飞,并为之做出重要贡献。这些项目此后都荣获国家级大奖,但他自己从不参加报奖。申报成果时,有人要把他列入受奖人名单,他婉言谢绝。他是为数不多的无国家大奖而被评选为院士的科学家。

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专家张福泽院士回忆道:“2001年,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评选院士时,指定我和其他几位院士审查张彦仲的论文和成果。我们系统地看了张彦仲申报书中的成果,感到他学术作风严谨。9项重要成果,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干出来的,没有一项是集体或者分享的奖项。尽管他完全有很多的机会和便利,可以成为国家大奖的获得者,但是,他从不伸手,不沾重大奖项的光,体现出他不谋私利、不占便宜、不沽名钓誉的学术风范,这一点是十分难得和极不易做到的!”

张彦仲一生忠诚于党,信念坚定,勇于担当。他三次改行,临困受命,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“三年扭亏脱困、两年改革上市、一年飞机上天”的艰巨任务。虽然早已退休,已是耄耋之年,但他老骥伏枥,志在蓝天,心系国家安危和航空强国事业,依然不辞辛劳地工作,激励、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献身航空事业的奋斗者们勠力同行。

张彦仲院士近照

正如熊光楷上将评价张彦仲所说的,“他的特点是言行低调、谦和、儒雅。当我们谈到他对我国航空工业的贡献时,他总是强调,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到今天是大家的功劳!’”

院士小传:

张彦仲(1940— ),航空系统工程专家。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现任“大型飞机”“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。曾任航空工业部总工程师,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。长期从事机械振动、信号处理与航空系统工程工作。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套18000g冲击加速度校准装置;主持研究提出“大型飞机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方案,主持研究制定“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和“机载系统提升计划”,全面推动我国航空科学战略发展。获国家级、省部级奖项11项。撰写专著12部,编写英文词典1部。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扫码进入《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》专题


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> 物理学人 > 杰出校友 > 正文

怀念旧版 English